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李文芳
“老爷子,你慢一点、慢慢吸气、太快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冠重症病房里,康复治疗师吴肖清附身在一位患者身边,帮他完成俯卧位治疗。
【资料图】
为了帮助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等的新冠患者更好地通气,浙大邵逸夫医院组建了一支“俯卧位通气”服务队,防止这些患者转为危重症。
目前,这支队伍为医院近700位新冠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指导和服务。
多数患者是高龄老人,存在呼吸窘迫问题
为迎战感染“高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腾挪空间,整合资源,设置新冠重症病房作为急诊与重症监护室间的过渡,目前收治了近700位新冠患者,一眼望去,躺在病床上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不少都在吸氧治疗,有些沉沉睡去,病房里显得很安静。
“多数患者送诊时都是胸闷气急、呼吸窘迫,低血氧,需要给氧治疗,存在肺部发炎,少部分是重度肺炎。”浙大邵逸夫医院康复治疗师朱小莹科护士长说,患者中基本都是高龄老人,八九十岁者居多,甚至还有百岁老人。
很多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不到95,呼吸急促,心率高达一百二三。
“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快就会发展成危重症,要进重症监护室。”吴肖清说,“这些患者中,有一半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指出,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
简单来说,俯卧位就是趴着。趴着能促进背部肺泡“复活”、改善气血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痰液排出。
正是因为这个姿势,浙大邵逸夫医院这支由专业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组成的“俯卧位通气”服务队也被称为“趴趴队”。
“趴着”是一种最为简单、安全、经济且有效的呼吸治疗方式。
俯卧位治疗后,80多岁大伯呼吸平稳
但要对重症患者行规范的俯卧位治疗比较耗费人力。
“为一位患者完成这样的治疗,我们需要一组4人。”浙大邵逸夫医院护理副院长庄一渝介绍,完整的一套操作要评估患者情况、摆体位、照顾好患者身上的氧气管道,以及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生命体征变化等。
1月3日上午,吴肖清和同组的同事一起为一位80多岁的大伯进行俯卧位治疗。大伯送到病房时,氧饱和度只有92,心率达到120,伴有胸闷气急。
“大伯,您脖颈这里有不舒服吗?您手臂放过来,慢慢吸气,太快了,太快了,慢点,对,就这样慢慢的吸。”
吴肖清弯腰,几乎是趴在大伯耳边,边帮他调整体位,边为他调整姿势。在此之前,几位同事一起帮这位患者翻身、调整卧姿。
“有些患者能听清指令,可以自己翻身。也有像这位大伯这样的,行动比较缓慢,没有办法很好地配合我们的指令,还是需要几个人一起,给他翻身。”
这种情况下,就比较消耗体力。
一般来说,一次俯卧位治疗需要持续两个小时,但多数患者无法坚持,只能俯卧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后,就由“趴趴队”队员们再来改变一次姿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俯卧位治疗后,这位大伯的情况有明显改善,氧饱和度很快就恢复到95以上,呼吸状态也慢慢平稳。
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两个院区“趴趴队”总共有30人。
“我们通过这样的治疗和干预,希望帮助这些患者改善呼吸状况,避免从轻症发展成重症。”庄一渝表示。
关键词: 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