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头条!联农益农示范有范 湖南靖州苗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2023-05-30 14:49:41

在官团村诚信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抢鲜”上市,游客在采摘杨梅。 易子明 摄


【资料图】

中新网怀化5月30日电 (刘杰华 周炳旭)“实施大棚栽培后,杨梅不再靠天吃饭,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价格卖到每公斤200元。”5月30日,湖南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官团村诚信杨梅专业合作社,杨梅抢“鲜”上市效益可观,让负责人蒲玉荣乐得合不拢嘴。

2022年以来,靖州县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在渠阳、坳上、甘棠3个乡镇63个村,集中发展茯苓、杨梅、南竹、山核桃、杂交水稻制种5大优势脱贫产业,重点扶持17家园区企业、合作社,以点带面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富裕富足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靖州示范”。

靖州智美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茯苓加工车间,工人们在给生茯苓削皮。 易子明 摄

联农益农,稳定就业固成效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现在上班一年有3万多元的工资。”在靖州智美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茯苓加工车间,工人吴华贵与工友们围坐一起,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60岁的吴华贵是渠阳镇八一村村民,几年前因丈夫身患糖尿病丧失劳动能力,她只能在家照顾丈夫。没有工作和收入,加上每年1万元左右的医药费,日子越过越穷。在她一筹莫展之际,村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送来了就业帮扶政策,把她介绍到家门口的智美公司上班,让她既能上班赚钱又能照顾丈夫。

如今,吴华贵在公司上班已经两年多,不仅还清了外债,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吴华贵的故事,仅仅是靖州开展就业帮扶的一个缩影。

在靖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17家企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直接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模式,与脱贫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每年要吸纳200余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且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此外,通过订单保底收购、土地流转帮扶等利益联结模式,示范园区联结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超过6000人。

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将竹筷进行分拣打包装袋。 易子明 摄

提质增效,优势产业助发展

“这是机选竹筷工序,机器选好后,工人只需把筷子整理装袋就好了。”在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化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工人们忙着对竹制产品进行分拣、打包、装袋,公司行政主管陈小香则带领新员工熟悉公司环境和工作流程。

2021年6月,湖南辰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被靖州丰富的楠竹资源以及辐射周边的优势所吸引,在靖州茯苓科技产业园落户。公司生产的竹筷、竹勺、竹刀、竹蒸笼等高端竹餐饮制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等国际市场。

2022年,公司开展“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流转竹林5000余亩,设立生产帮扶车间带动当地就业1500人,企业直接解决就业人员300人,人均增收60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目前,该公司又接到1600万元的外贸产品订单,一方面组织工人们加班加点,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招聘员工全力保订单。

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铁抓手”。靖州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持之以恒发展壮大一窖茯苓、一颗杨梅、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粒种子、一头生猪“六个一”和中药材产业,形成“6+1”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产业发展集群,靖州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能致富,实现产业发展壮大、民众致富增收的双赢成效。乡村振兴让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太阳坪贯堡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们领到了务工工资。 易子明 摄

持续发力,集体经济弱变强

平坦宽阔的村道、富有苗侗特色的“亭廊”、拔地而起的栋栋崭新别墅……走进渠阳镇三和村,美丽洁净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村民姚冬霞满意地说,“住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村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连城里人都来我们村散步休闲。”

“产业收益红利分享、吸纳就业帮扶、订单保底收购农产品、土地流转帮扶、庭院经济扶持五项措施,让乡村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了。”三合村支部书记储昌皇笑着说道,村里形成以4A级景区飞山景区为依托,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入股、德康竹业分红、景区保底分红、公益林分红、集体场地出租等形式为主要集体经济来源,年收益达到50.2万元。

渠阳镇三和村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向上争取的物流园项目落户该村。 易子明 摄

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以来,靖州聚焦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提质、倍增”三大攻坚行动,积极探索“园区链接一批、企业链接一批、电商链接一批、产业链接一批”等发展链接模式,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由弱变强。

2022年,靖州全县124个村实现高质量“全域消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981.23万元,较2021年增长122.95%,村均纯收入达15.97万元,10万元以上村59个,占比达47.58%,50万元以上村7个,新增100万元村3个。(完)

关键词: